艾克医院首页艾克医院简介肿瘤临床专家肿瘤特色疗法就诊指南肿瘤新闻报道肿瘤采访视频肿瘤学术交流肿瘤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科室 > 肝癌专科
特色科室

肝癌专科

肝癌专科为我院特色专科,运用我院特色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多年丰富临床实践经验。

特色疗法

什么是肝癌?

一、概述

肝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是我国常 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50岁最 多,男女之比约为8︰1。早期切除者远期疗效较好,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时机多已错过,所能采用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常限制在放化疗和免 疫治疗上,而放化疗对本病治疗的毒副作用大,适应证则减少,疗效也差。针对肝癌的特色治疗主要有介入、超声刀、腹腔灌注、内生场热疗、超声引导下消融疗法 及中医中药的治疗,通过这样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所以积极做好中医药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当 今有重要意义。

肝癌一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历代有肥气、痞气、积气之称。如《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载:“肝之积名曰肥气,在 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宋代《圣济总录》云:“积气在腹中, 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其所描述的症状与肝癌近似,对肝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进展迅速、晚 期的恶病质、预后较差等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在治疗上强调既要掌握辨证用药原则,又须辨病选药,灵活掌握。

中医认为肝癌是以右胁肿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蕴结于肝,渐成癥积而成。肝失疏泄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西医将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1.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是指原发于肝实质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早期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通过甲胎蛋白或普查可发现。常见症状有肝区间歇性或持 续性疼痛,上腹胀满,食欲减退,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腹泻,黄疸;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等。西医学认为本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V感染、黄曲霉素、亚硝胺类等有密切关系,与营养不良和遗传也有关系。

2.继发性肝癌 系其他脏器的癌瘤转移到肝脏,尤以腹部内脏的癌肿(如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较为多见。

肝癌的西医学具体分型为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和小癌型,以块状型多见;组织学分型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

原发性肝癌、肝脏其他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脏腑气血亏虚,加之七情内伤,情志抑郁;脾虚湿聚,痰湿凝结;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系于肝。故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脾虚湿聚 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亏虚。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气滞血瘀,肝脉阻塞,痰瘀互结,形成肝癌。《医宗必读•积聚》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3.湿热结毒 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形成肝积。肝之疏泄失常,亦影响胆的排泄功能失常,故此种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胆汁外溢而呈黄疸。

4.肝阴亏虚 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之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

总 之,肝癌病位在肝,但因肝与胆相表里,肝与脾有密切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肝肾同源,故本病也与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早期以气滞、血 瘀、湿热等邪实为主;日久则兼见气血亏虚、阴阳两虚,而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演变复杂,由肝脏本脏自病或由他脏病及于肝,使肝失疏泄是病机演 变的中心环节。肝失疏泄则气血运行滞涩,可致气滞、血瘀,出现胁痛,肝大;肝失疏泄则胆汁分泌、排泄失常,出现黄疸、纳差;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若影响及 脾胃之气的升降,则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纳差、乏力、消瘦,水湿失于运化而聚湿生痰,湿郁化热,而出现胁痛、肝大;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 若影响及肺、脾、肾通调水道的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出现腹胀大、水肿。故由肝失疏泄可产生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三者相互纠结,蕴结于肝,而表现 出肝癌的多种临床表现。日久则由于病及脾、肾,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而合并血证;邪毒炽盛,蒙蔽心包而合并昏迷;肝、脾、肾三脏受病而转为鼓胀。